• 网站已支持IPv6
当前位置:首页 > 审计之窗 > 审计知识

河南省审计信息化“136工程”

发布日期:2017-05-18         浏览次数:

  3年内河南省审计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实施“136工程”,即开发1个实验室(模拟审计实验室)、完善3个中心(审计数据中心、审计交换中心、审计指挥中心)、提升6个系统(审计管理系统、现场审计实施系统、联网审计系统、审计会商系统、审计项目管理系统、移动办公系统),持续推进数字化审计方式,逐步形成涵盖决策指挥、现场实施、业务管理、质量过程控制、机关事务管理等各环节的审计信息化、数字化格局,推动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。

  开发1个实验室,就是开发1个模拟审计实验室。在广泛积累审计数据的基础上,依托审计数据中心的存储计算能力,应用计算机模拟、多维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技术,构建模拟审计实验室。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模拟审计工作环境,开发、验证审计模型;模拟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,找出内部控制关键环节,确定审计重点,降低审计风险。利用模拟审计实验室,开展情景化培训和案例化教学,促进提高审计人员技术应用水平和审计实战能力。

  完善3个中心,就是完善审计数据中心、审计交换中心和审计指挥中心。完善审计数据中心,建成跨行业综合审计分析系统,建设审计数据中心同城及异地备份系统。完善审计交换中心,为外出审计组提供异地审计数据交换和远程通信条件,努力实现国家、省、市、县“四级”审计业务横纵协同、信息资源共享。完善审计指挥中心,综合利用审计署和电子政务的建设成果,建设上联审计署、下联市县审计机关的数字化审计指挥中心,及时掌握审计组资源分布及现场审计工作进展情况,实现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之间各种审计信息的安全传输,动态展示审计项目类型、进度、地理分布、人员构成与分工等情况,强化审计机关对审计现场的调控和指挥能力。

  提升6个系统,就是提升OA(审计管理系统)、AO(现场审计实施系统)、联网审计系统、审计会商系统、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和移动办公系统。提升OA(审计管理系统),要拓展完善现有OA(审计管理系统)的人力资源管理、审计计划管理、审计项目动态管理、审计项目数据交互、审计经验交流、后勤管理、被审单位资料库、人才库、档案管理、绩效考核、党群工作和廉政建设管理等功能,适应新形势下业务管理、机关管理和廉政风险控制的需要。提升AO(现场审计实施系统),要坚持功能设置灵活、提供远程处理能力、数据安全存储、信息资源丰富的原则,进一步拓展AO的审计分析功能,提升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,增强对信息资源获取和审计作业的支持力度。提升联网审计系统,要结合先进信息技术,进一步拓展完善联网审计系统功能,构建预警模型,丰富基于联网审计的计算机审计方法,加强数据安全和权限控制,提升数据处理能力,要对接“12金”工程。提升审计会商系统,要实现省、市、县三级视频会议、远程培训和审计发现重大问题的专家网上会审等功能。提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(OA-QC),要形成以审计项目计划为主线,以审计项目实施为导向,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数字化审计项目管理系统,实现审计管理全过程和质量控制全流程数字化,实现审计与审理网上同步、审计质量控制由“事后监督”向“全程监控”的转变。提升移动办公系统,要依托审计交换中心,建设全省审计系统CA(审计人员身份认证)认证体系,逐步建立起安全可靠、不受地域限制、支持远程办公和信息共享的移动办公系统,为实现扁平化管理和灵活指挥提供支撑。


下一篇: